環(huán)渤海新聞網消息 (周小嵐)有一句樸實的諺語:“人誤地一時,地誤人一年”。眼下正值春耕時節(jié),市場上的種子、農藥、化肥及農機等農資質量問題成為廣大農民朋友迫切關心的問題。假種子、假化肥下地,就是到時經營者賠給了好的,也會把播種季節(jié)錯過了。
據了解,目前農資市場違法行為:一是偷梁換柱。一些不法經銷商看哪些種子易賣,就在外包裝上換上易賣種子的標志,欺騙農民消費者。也有違規(guī)將種子拆零混入偽劣種子銷售的行為,名為方便農民,實為坑農害農。二是瞞天過海。有的不法經營者偽造、涂改產品生產經營單位的名稱、地址、有效期和有關質量標志,甚至未按國家規(guī)定使用中文標明產品成分和含量,只使用英文標注產品成分。三是借尸還魂。一些不法經營者惟利是圖,打著“送貨下鄉(xiāng)”、“巡回服務”的旗號,把從非正規(guī)渠道取得的假冒偽劣農資運送到村邊地頭,現場拋售,牟取暴利。四是魚目混珠。一些不法經營者在正規(guī)的產品中夾帶其他雜牌或外觀類似的農資。也有一些經營者在經銷的農資里摻雜使假,大打“擦邊球”,如外包裝標明高效硫酸鉀復合肥,實際上商品的成分卻是肥效較低且易造成幼苗死亡、價格低廉的氮化鉀。
為此,樂亭警方提醒廣大農民在購買農資時,特別要注意以下幾點:一是到有固定場所、證照齊全的農資經營單位購買。農資經營者除了應持有《營業(yè)執(zhí)照》外,還應當具備本行業(yè)的經營許可證。如經營種子的經營者,須持有縣級以上農業(yè)主管部門頒發(fā)的《農作物種子經營許可證》、《種子質量合格證》等相關證件。交易方式要正當,交易的票據要齊全,不要貪圖價格便宜,輕信走村串戶的推銷者。
二是注意查看包裝是否規(guī)范,標簽是否完整,有無合格證、廠名廠址、商標標識、生產日期、保質期及使用說明等。不要購買拆開包裝的散裝種子、農藥和化肥。不要貪圖便宜,購買劣質農機配件。
三是認真閱讀農資使用說明書,弄清楚適用范圍和禁忌事項,以及正確的使用方法,嚴格按照說明書的要求科學使用,避免不必要的損失。不清楚的,應向農資生產者、經營者或地方農業(yè)技術服務部門咨詢。
四是有經營單位公章的信譽卡、保修卡及購物憑證,并要求清楚地標明購買時間、產品名稱、數量、等級、規(guī)格、型號、價格等重要信息。不要接收個人簽名的字據或收條。注意留存種子、農藥、化肥外包裝和少量原品,以備出現問題時作為檢驗和鑒定的根據。
如果購買和使用的農資農機具發(fā)現質量問題,就要及時收集和攜帶相關證據,向當地工商、公安部門報案,使發(fā)現的問題及時得到處理。 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