請廣大市民擦亮雙眼提高警惕
這些行為和活動涉嫌非法集資
環(huán)渤海新聞網消息 (記者 盧山)近年來,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群眾對相關法律法規(guī)的不了解,打著各種旗號,從事非法集資違法活動。5月8日,在我市開展的防范和打擊非法集資集中宣傳活動現場,工作人員解答了非法集資的相關問題。
非法集資是違法行為,參與者的利益不受法律保護。凡涉嫌非法集資的,將依法追究責任。參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、集資詐騙活動受到的損失,由參與者自行承擔。在處理非法集資的債權債務時,人民法院執(zhí)行集資者財產后仍不能清退集資款的,由參與者自行承擔損失。
非法集資活動涉及內容廣泛,表現形式多樣,主要有以下幾種:(1)不具有房產銷售的真實內容或者不以房產銷售為主要目的,以返本銷售、售后包租、約定回購、銷售房產份額等方式非法吸收資金;(2)以轉讓林權并代為管護等方式非法吸收資金;(3)以代種植(養(yǎng)殖)、租種植(養(yǎng)殖)、聯(lián)合種植(養(yǎng)殖)等方式非法吸收資金;(4)不具有銷售商品、提供服務的真實內容或者不以銷售商品、提供服務為主要目的,以商品回購、寄存代售等方式非法吸收資金;(5)不具有發(fā)行股票、債券的真實內容,以虛假轉讓股權、發(fā)售虛構債券等方式非法吸收資金;(6)不具有募集資金的真實內容,以假借境外基金、發(fā)售虛構基金等方式非法吸收資金;(7)不具有銷售保險的真實內容,以假冒保險公司、偽造保險單據等方式非法吸收資金;(8)以投資入股的方式非法吸收資金;(9)以委托理財的方式非法吸收資金;(10)利用民間“會”“社”等組織或假借農民專業(yè)合作社之名非法吸收資金;(11)以投資黃金等貴金屬名義,以高利吸引社會公眾投資;(12)以發(fā)展農村連鎖超市為名,采用召開“招商會”“推介會”等方式,以高息進行“借款”;(13)以投資養(yǎng)老公寓、異地聯(lián)合安養(yǎng)等為名,以高額回報、提供養(yǎng)老服務為誘餌,引誘“加盟投資”;(14)互聯(lián)網投資中介平臺(P2P),虛構投資項目,私設資金池,違規(guī)自融自擔,宣稱風險備用金由銀行監(jiān)管但卻未充分披露相關監(jiān)管信息,以高息為誘餌,進行集資詐騙;(15)假冒民營銀行的名義,借國家支持民間資本發(fā)起設立金融機構的政策,謊稱已經獲得或者正在申辦民營銀行的牌照,虛構民營銀行的名義發(fā)售原始股或吸收存款;(16)非融資性擔保企業(yè)以開展擔保業(yè)務為名非法集資,主要有兩種形式:一是發(fā)售虛假的理財產品,二是虛構借款方,以提供借款擔保名義非法吸收資金;(17)以高價回購收藏品為名非法集資,以毫無價值或價格低廉的紀念幣、紀念鈔、郵票等所謂的收藏品為工具,聲稱有巨大升值空間,承諾在約定時間后高價回購,引誘群眾購買,然后攜款潛逃;(18)通過發(fā)布媒體廣告、舉行財富講座、散發(fā)傳單、微信、博客、電子郵件等形式,以銷售理財產品等為載體,承諾高收益,向社會公眾募集資金。
廣大投融資者要學法知法守法,提高風險意識。對手段多樣的非法集資行為要善于進行理性思考和分析,謹記“天上不會掉餡餅”,在投資時,應向工商等相關部門全面了解對方公司的經營、法人等情況,辨析真?zhèn)危绕涫菍δ切案哳~回報”“快速致富”投資項目要進行冷靜分析,切勿輕易相信,以防上當。 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