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码一区二区毛片|日韩AV在线精品免费毛片|久久人妻午夜精品无码|国产精品久久无码不卡

<rt id="4kyyw"><code id="4kyyw"></code></rt>
  • <strike id="4kyyw"><dl id="4kyyw"></dl></strike>
  • <tbody id="4kyyw"></tbody>
  • <abbr id="4kyyw"><code id="4kyyw"></code></abbr>
    “冀東劉胡蘭”王翠蘭烈士的故事
    唐山信息港 發(fā)表于:2021-4-12 15:48 復制鏈接 看圖 發(fā)表新帖
    閱讀數(shù):73720

    王翠蘭烈士事跡展     攝影 記者 呂光宇

    王翠蘭,1927年生于南堡開發(fā)區(qū)濱海鎮(zhèn)老王莊東北街村(原屬豐南區(qū),今屬曹妃甸區(qū))一戶雇農(nóng)家庭,6歲喪母,與父親、祖母三人相依為命,全家靠父親為地主扛長工維持生活。8歲起,她就拾柴火、挖野菜、喂豬,幫大人干活。艱難的生活環(huán)境磨練出她剛毅的性格和鏟除天下不平的信念,為她走上革命道路打下堅實基礎。1944年加入中國共產(chǎn)黨,任村婦女救國會主任,勇敢地領導全村婦女同日本侵略者和漢奸走狗進行英勇斗爭。1946年被還鄉(xiāng)團抓捕,受盡嚴刑拷打,犧牲時年僅19歲。原冀東軍分區(qū)司令員李運昌親自為她題詞:“王翠蘭烈士永垂不朽!2010年“三八”婦女節(jié)到來之際,被評為唐山百年“十大女杰”,“冀東劉胡蘭”的英名遠播南北。

    有一種理想以血肉鑄就,有一種信仰用生命守護,有一種精神永世長存。

    在血雨腥風的年代,濱海革命老區(qū)先后有88名烈士為國捐軀,王翠蘭烈士就是其中英名遠播的一位 。

    一個年僅19歲的女共產(chǎn)黨員,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、嚴刑拷打,堅守黨的秘密,視死如歸,以震古爍今的意志,同敵人斗爭到生命的最后一刻。新時代的春風又吹綠了渤海灣畔的村莊,依舊把“冀東劉胡蘭”——王翠蘭的動人故事傳揚。

    丹心照 革命風雨勵壯志

    南堡開發(fā)區(qū)濱海鎮(zhèn)老王莊東北街村委會里,今年已經(jīng)73歲的“老村長”王建穩(wěn)動情地給我們講述起王翠蘭當年的英雄事跡。

    “她犧牲的時候才19歲啊,是那么堅強……” 老人說王翠蘭成長、斗爭直到犧牲,一直在東北街村,村里人熟悉她、喜歡她,她被槍殺時,很多村民親眼所見,因此,盡管已過去了70多年,也沒有留下任何影像資料,但在村民的口口相傳、代代講述中,王翠蘭烈士的事跡沒有褪色,英雄的形象依然鮮活——

    老人的講述將我們的思緒帶回到曾經(jīng)的苦難歲月,日寇漢奸統(tǒng)治下的老王莊人和當時的勞苦大眾一樣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。1927年,王翠蘭出生在該村一戶雇農(nóng)家中。她6歲時便失去了母親,和奶奶、父親祖孫三人相依為命,八九歲時的小翠蘭就開始挖野菜、拾柴火,幫助家里的大人干活,十二三歲便成為村里公認的干活能手。艱苦的環(huán)境磨練出王翠蘭剛強而堅毅的性格,這也為她以后走上革命道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。

    翠蘭小的時候就常聽村里的大人講八路軍抗日救國救民的英雄事跡,八路軍的光輝形象深深地印在她幼小的心靈里,她天天盼著八路軍到來。

    1943年夏天,抗戰(zhàn)的烈火在渤海之濱的老王莊子熊熊燃燒。飽受苦難的王翠蘭積極投身抗日工作,踴躍開展活動,掩護抗日人員。在她的積極參與和帶動下,村里成立了“婦女救國會”,年僅16歲的她當選為婦救會主任。她辦事認真,只要有了任務,總是設法完成,從不叫苦叫累,更不在困難面前低頭。在當年那個封建思想濃重的年月,一個女孩子出頭露面,和男人們一起工作,難免引起人們的閑言碎語,地主、富農(nóng)、敵特、漢奸們更是對她造謠中傷。這使得淳厚的父親也加緊了對女兒的看管,但是她沖破重重阻撓和非難,堅定地為民族解放事業(yè)辛勤地工作,她的耿耿忠心贏得了黨的信任。

    在黨的培養(yǎng)教育下,王翠蘭的思想覺悟得到很大提高,1944年5月3日,她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(chǎn)黨。從此,她工作更加積極,對敵斗爭也更加勇敢。她以實際行動贏得了群眾的衷心愛戴,婦女們也把她當作自己的旗幟。在她的領導下,村婦救會各項工作都走在前頭。軍鞋、軍襪做得又快又好,站崗放哨、傳遞信件,從不落在男子后邊。特別是照顧傷病員,更是廣受稱贊。

    當時老王莊子是傷病員們的常住地之一,每當傷病員轉(zhuǎn)移到村里,王翠蘭就帶領婦救會員,幫助傷員找房子,盡快安頓下來。那時,傷員都是晚上進村,她總是把傷員都安置好了才肯休息。為了讓傷員住得舒服,她把自己的鋪蓋先拿出來給傷員用。遇到個別不愿把暖房子騰給傷員住的老鄉(xiāng),她親自動員,耐心說服。傷員住下來后,她又帶著婦女們給傷員做飯、洗衣服、做鞋襪、燒開水。侍候重傷員,她從不嫌臟怕累,洗血衣、洗傷口、喂飯,總是搶著干在前頭。在她的領導下,村里的婦女們對傷病員照顧得特別周到細致,以至傷病員們在轉(zhuǎn)移的時候,對這個小村莊戀戀不舍。

    不畏難 千磨萬擊還堅勁

    1946年5月,老王莊子開展土地改革。當時,由于本村地主造謠威脅,加上人們怕“變天”,工作開展得不順利。王翠蘭認識到,必須先斗倒本村地主王仕同父子,掃除障礙,土地改革才能發(fā)展和深入。她積極搜集王仕同父子的罪惡材料,動員本村婦女群眾堅決地和惡霸地主作斗爭。在斗爭地主王仕同父子的大會上,她勇敢地站在最前面。在她的帶領下,男人們也隨著婦女們行動起來。斗倒了村里的反動勢力,群眾在政治上和經(jīng)濟上都翻了身,從此對她也更加愛戴了。

    1946年12月9日,本村逃跑出去的地主王仕同父子,帶領國民黨軍隊侵占了老王莊子,展開瘋狂的報復。敵人得知這個村子是共產(chǎn)黨的黨政干部和財經(jīng)部門常駐之地,保存著大量物資,妄圖將區(qū)、村干部一網(wǎng)打盡,把存放的物資搶光。王仕同父子組織的“還鄉(xiāng)團”(伙會),咬牙切齒地要抓住王翠蘭。敵人知道王翠蘭是共產(chǎn)黨員,以為抓住她就可以從她嘴里知道全村共產(chǎn)黨員的名單,就可以摧毀這個村的黨組織。

    在敵人這次大規(guī)模反撲中,王翠蘭表現(xiàn)出過人的機智勇敢。她謝絕了領導讓她撤到路北山區(qū)的建議,而是帶領婦女和民兵藏好公家物資,幫各家堅壁清野,不給敵人留下一粒糧食。在做好各項應對工作后,她才最后一批離開村子。

    敵人的進攻鋪天蓋地而來,附近的村子也被侵占了,王翠蘭只好帶領群眾躲藏到葦泊里去堅持斗爭。那片葦泊方圓逾5公里,蘆葦又高又密,人藏在里邊,外邊很難發(fā)現(xiàn),敵人也難以形成包圍。但是加入反動武裝的地主王仕同父子知道葦泊的情況,經(jīng)常派人化裝混進葦泊,企圖抓住王翠蘭。她的處境異常危險,組織上建議她出去暫時躲一躲,但是,王翠蘭舍不得拋下群眾,她說:“我一定要和鄉(xiāng)親們一起堅持斗爭!”

    12月5日前后,紛紛揚揚的大雪一連下了兩天,積雪達到2尺厚,最低氣溫也降到零下20多攝氏度。當時全村男女老幼差不多都隱蔽在葦泊里,日夜生活在結(jié)著冰的葦泊中,老弱被凍死凍傷80余人,群眾情緒很不穩(wěn)定。在這危難關頭,王翠蘭表現(xiàn)出超人的堅強和共產(chǎn)黨人的氣魄。她日夜不休地在群眾中積極活動,宣傳各解放區(qū)戰(zhàn)場的勝利,分析敵人的弱點,鼓舞大家的斗志。夜里,她不顧疲勞,還替人站崗放哨。

    不料,敵人又改變了進攻的花樣,在叛徒的帶領下,采取對葦泊炮轟的毒辣手段,企圖用炮火把人們轟散,然后分別抓捕。為了避免更大的損失,王翠蘭和大家商量,決定把婦女們疏散到各地的親友家暫時躲避。而她自己則潛回村里,住在一位王姓大娘家,裝作她的女兒,決心和敵人進行隱蔽斗爭。可是“伙會”那幫家伙費盡心機、無孔不入,發(fā)現(xiàn)了她的行蹤,帶著匪團長來捉拿她。為了不連累大娘,她毫不畏懼地站了出來。

    信念堅 但教碧血化長虹

    敵人抓住了王翠蘭,如獲至寶,以為這樣一位年輕姑娘,只要嚇唬嚇唬就什么都說出來了?伤麄儧]有想到,共產(chǎn)黨員的革命意志會是如此堅定,從被捕那一刻起,王翠蘭早就將生死置之度外,決心保守黨的秘密,決不暴露革命同志和隱藏物資的線索。

    敵人把王翠蘭五花大綁,連推帶打地拉出去審訊。

    一陣兇殘的毒打之后,敵人問她是不是共產(chǎn)黨員,她堅定地回答:“當然是!不是共產(chǎn)黨員,你們怎么會這樣到處抓呢!”

    敵人問她:“為什么參加共產(chǎn)黨?”她毫不猶豫地回答:“為了窮人翻身,為了打倒地主惡霸,為了實現(xiàn)共產(chǎn)主義!”

    敵人想從她嘴里摳出村里還隱藏著哪些村干部,她回答:“不知道!”

    敵人繞著彎套問縣干部和區(qū)干部哪里去了,是不是藏在村里,她回答:“不知道!”

    敵人問她軍鞋、公糧都藏到哪里了,她還是堅決地回答:“不知道!”

    在這生死關頭,她沒有任何畏懼。敵人完全沒有料到,更不會理解,如此兇狠、毒辣的手段,在一個19歲的女共產(chǎn)黨員面前,竟然完全失敗!

    見刑訊不成,敵人又換了軟辦法。他們抓來翠蘭的父親和奶奶,企圖用親情來軟化她。翠蘭強忍悲痛,對親人們說:“你們回去吧,我不會給咱窮人丟臉的!”

    敵人惱羞成怒,獸性大發(fā),用灌涼水、辣椒水、煤油的兇殘手段摧殘王翠蘭,灌死過去,再弄活過來;他們還用燒紅的烙鐵烙向她滿是傷口的身體,用竹簽釘進她的手指縫里,用香火燒她的乳房,用火燒她的頭;把她掛在屋檐下,剝?nèi)ヒ路寔硗姆送饺我馓叽,用水往身上潑……她被敵人摧殘得血肉模糊、慘不忍睹。就在奄奄一息的時刻,她的意志仍然是那樣的堅定,回答敵人的始終只有三個字:“不知道!”

    敵人實在無計可施了,決定殺害王翠蘭。直到12月25日臨刑前,敵人才把她從屋檐上卸下來,此時,她流的血和潑在身上的水凍在一起,已經(jīng)無法走路了。敵人把她抬到刑場,摔到地上時,她凍僵的耳朵被摔掉了,有的手指也摔掉了。在場群眾不忍看她,低下頭偷偷掉淚,可她卻以驚人的毅力,掙扎著站了起來。

    兇殘的匪徒們獰笑著問她:“疼不疼?”她像一個巨人一樣,輕蔑地嘲笑敵人:“一點都不疼!共產(chǎn)黨員就不會怕疼!”

    敵人讓她跪下,然后槍殺她。她正氣凜然說道:“死,不算個啥!就是不跪在你們這些土匪畜牲面前,不能給黨丟人!”她又鼓勵同時受難的四位同志:“咱們死得值,會有人給咱們報仇的!”在她的英雄氣概激勵下,四位同志也都表現(xiàn)得非常堅強。

    在生命的最后時刻,王翠蘭的臉上泛起勝利的微笑,昂首向群眾說道:“叔叔、大爺們,不要難過!記住敵人殺害我們的仇恨……我啥也沒告訴他們,我死了也光榮!”

    驚慌失措的敵人慌忙向她開槍,王翠蘭倒在血泊里,在停止呼吸的最后關頭,仍然瞪著眼睛,用最后的力氣呼喊著:“共……產(chǎn)……黨萬歲!”

    渤海怒吼,草泊呼嘯,英雄的血不能白流。就在敵人殺害王翠蘭后不久,在我軍民的打擊下,敵人的反攻倒算被粉碎了。反動地主王仕同等人雖暫時潛逃,但全國解放后終被逮捕歸案,1951年,經(jīng)過人民公審被處決。

    浩氣存 豐碑高聳慰忠魂

    英雄犧牲后,村民們將她的遺體埋葬在村頭,歲歲祭奠并自發(fā)修葺烈士墓。王翠蘭烈士的英雄故事,也在這片土地上代代相傳。

    歲月已逝,精神長存!王翠蘭不僅是濱海的英雄,更是曹妃甸乃至冀東大地聲名遠播的劉胡蘭式的女英雄。每年清明,總有學生、群眾來到英雄的墓前緬懷先烈。

    基于對烈士的敬仰,同時響應廣大黨員的意愿與呼聲,1999年,濱海鎮(zhèn)政府牽頭籌建了王翠蘭烈士陵園。

    現(xiàn)已退休的濱海鎮(zhèn)原鎮(zhèn)長王榮福全程參與了陵園的建設工作,他告訴記者,當時鎮(zhèn)政府發(fā)出了為修建陵園籌款的倡議,很多企業(yè)和個人被王翠蘭烈士的精神所感動,積極踴躍捐款。這座占地10畝、建筑面積6500平方米的陵園得以在2002年10月順利落成,王翠蘭烈士紀念館也于2003年6月26日正式開館。

    陵園包括紀念碑、紀念館、墓地三部分。紀念碑高10米,呈梯形狀,肅穆壯觀。原冀東軍分區(qū)司令員李運昌題寫的碑文“王翠蘭烈士永垂不朽”,字體蒼勁有力,熠熠生輝。

    紀念館內(nèi)陳列著王翠蘭烈士生前事跡圖片30幅、展覽物品10件,那針腳細密的軍鞋軍襪、浸染鮮血的竹簽、銹跡斑斑的烙鐵……生動展現(xiàn)了王翠蘭烈士成長的歷程和她驚天動地的英雄事跡,揭露了敵人殘暴的罪行。

    墓地安放著在抗日戰(zhàn)爭、解放戰(zhàn)爭和抗美援朝戰(zhàn)爭中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(yè)英勇犧牲的濱海籍88名烈士的臥碑,碑體雕刻著烈士們的生平事跡。墓地松柏成蔭,莊嚴肅穆。

    王翠蘭烈士陵園2003年6月被豐南區(qū)委、區(qū)政府命名為“愛國主義教育基地”,2004年3月被唐山市委、市政府命名為“愛國主義教育基地”, 2005年4月被共青團豐南區(qū)委命名為“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”, 同時被中國唐山旅行社定為紅色基地游景點之一。

    中國共產(chǎn)黨即將迎來百年華誕,100年風雨砥礪,100年滄海桑田。廣漠的鹽灘、無盡的葦草,王翠蘭烈士生前為之戰(zhàn)斗并深愛的故鄉(xiāng),如今已是河北省百強鄉(xiāng)鎮(zhèn)之一、省寬裕型小康鄉(xiāng)鎮(zhèn),也是國務院批準的沿海開放鄉(xiāng)鎮(zhèn)。

    初春,鮮嫩嫩的蘆芽爆發(fā)出蓄積的生機,蘆葦在一節(jié)節(jié)長高,陽光在葦葉上劃過,閃爍著耀眼的光芒,一如王翠蘭烈士的精神,永遠激勵著后人前行!

    記者手記

    信念的力量

    踏上這片紅色的土地,尋找英雄當年的足跡,一次次被感動,淚濕眼眶。是什么力量,讓一位19歲的姑娘如此堅毅,面對嚴刑拷打和敵人的槍口從容凜然、一身傲骨?

    “那時候吃不飽、穿不暖,還要跟敵人展開斗爭……那丫頭心里一定是有團火啊!”村里老人的話久久回響在記者耳邊。記者想,那團火應該就是革命的火焰,是力量的源泉,是共產(chǎn)黨人的初心吧!

    這團火在黑夜里帶來光明,在寒冬里帶來溫暖,在斗爭中給予力量,融入血脈,根植于心。

    這團火不僅在王翠蘭的心中熊熊燃燒,也在劉胡蘭、江姐以及千千萬萬英雄的革命者心中燃燒,指引他們手擎火炬,無懼犧牲、穿越黑暗、引領光明。

    站在中國共產(chǎn)黨百年華誕的節(jié)點回望,血雨腥風的歲月雖已遠去,但那團火依然烈烈激蕩在每一個共產(chǎn)黨人的胸膛。

    站在英雄的墓碑前,感受信念的力量和初心的溫度,是為了更好地前行。

    “中國共產(chǎn)黨人的初心和使命,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,為中華民族謀復興。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(chǎn)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。”這,就是信念的力量!

    百年征程,波瀾壯闊;

    百年初心,歷久彌堅。

    新時代的奮斗之路上,更需要我們以堅定的信念共同收獲中華民族的榮耀和夢想!

    條評論
   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立即注冊
    高級
    相關推薦
    ©2001-2021 唐山信息港 http://www.tsxxg.com冀ICP備16001780號-4